什么病需要做手术| 什么时候吃苹果最好| 六味地黄丸什么时候吃最好| 一岁宝宝流鼻涕吃什么药| 无花果什么功效| 法警是什么编制| 张柏芝什么星座| 什么是火象星座| 小鱼缸适合养什么鱼| 月经什么颜色的血是正常的| 汉朝后面是什么朝代| 叫舅舅的是什么关系| 蒲公英和什么一起泡水喝最好| 三宫六院是什么意思| 口加才是什么字| 内径是什么意思| 度蜜月什么意思| 胃属于什么科室| 周期性是什么意思| kimi是什么意思| 感冒虚弱吃什么食物好| 9月29是什么星座| 什么产品祛斑效果最好| 旺夫脸是什么脸型| 日新月异什么意思| 小便无力吃什么药| 什么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 金牛男最烦什么女孩| 1921年是什么年| 女性多吃什么滋补卵巢| 领结婚证需要带什么材料| 肚子痛什么原因| 女生什么时候是安全期| 农村做什么致富| 国安局是干什么的| 睾丸皮痒用什么药膏| 院士是什么学位| 晧字五行属什么| 男戴观音女戴佛是什么意思| c1是什么| 标准的青色是什么颜色| 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烧| 潜血阳性是什么意思| 胃疼可以吃什么水果| 尾椎骨疼痛是什么原因| 经常吃生花生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谷草谷丙比值偏高代表什么| 预拌粉是什么东西| 天空像什么| camellia是什么意思| chuck是什么意思| 剑突下是什么位置| 什么是认知障碍| 防微杜渐什么意思| 总是打嗝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终极是什么| 2012年是什么命| 三个直念什么| 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熟地是什么| 喝酒胃出血吃什么药| 痔疮是什么样的| 血管瘤有什么危害吗| 黄精长什么样| 考试前不能吃什么| 献血后吃什么补血最快| 抑菌是什么意思| 男性hpv检查挂什么科| 脸基尼是什么意思| 肌酐是什么意思| 血压偏低吃什么东西补最好| 下午17点是什么时辰| 苗侨伟为什么叫三哥| 什么是坏血病| 金舆是什么意思| 骨质欠规整是什么意思| 霸王别姬是什么生肖| robam是什么牌子| 查心脏挂什么科| 马蜂窝治什么病最好| 尿频尿量少是什么原因| toshiba是什么牌子| 什么弟什么兄| 醪糟发酸是什么原因| 甜菜碱是什么东西| 什么是上升星座| 经常肚子痛什么原因| 球蛋白偏高是什么意思| 睾丸萎缩是什么原因| 鬼子来了为什么被禁| 屁股痒是什么原因| 包涵是什么意思| 尿素高不能吃什么| everytime什么意思| 做梦哭醒了有什么征兆| 孩子打嗝是什么原因| 邪火是什么意思| 弱视是什么意思| 瘿瘤是什么病| 腹部胀气是什么原因| 牛仔裤搭配什么鞋| 心肌酶高是什么意思| 茉莉花茶适合什么季节喝| 10月28号是什么星座| 阴道流黄色分泌物是什么原因| 脑梗什么不能吃| 睾丸胀痛什么原因| 凝固是什么意思| 牛肉什么馅的饺子好吃| 人生座右铭是什么意思| 巨人观什么意思| 什么贵人能治孤辰寡宿| 宝付支付是什么| 多发肿大淋巴结是什么意思| 昊字五行属什么| 为什么会精神衰弱| 枇杷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bred是什么意思| 鲐背之年是什么意思| 靛青色是什么颜色| 姑息性化疗什么意思| 流汗多是什么原因| 糖尿病有什么症状| 九月三日是什么日子|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什么光| 一岁半宝宝反复发烧是什么原因| 肚子受凉吃什么药| 气血亏吃什么补的快| pe什么材质| 什么原因导致荨麻疹| 尿频尿急吃什么药比较好| 茶壶里煮饺子的歇后语是什么| 惊风是什么意思| hushpuppies是什么牌子| 出汗有异味是什么原因| 腰酸是什么原因| 一什么浮萍| 染色体是由什么组成的| 脑缺血吃什么药| crp是什么检查项目| 八府巡按是什么官| 血糖低吃什么| 十二生肖代表什么花| 跑步后脸红是什么原因| 自给自足是什么意思| 五味指的是什么| 怀孕可以喝什么饮料| 土化是什么字| veromoda是什么牌子| 哦吼是什么意思| 芥酸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牛肉配什么菜包饺子好吃| 手麻疼是什么原因引起| 没精打采是什么意思| 增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神经性皮炎用什么药最好| 五一广场有什么好玩的| 左侧肋骨下方疼痛是什么原因| 孩子为什么要躲百天| 虎鲸为什么对人类友好| 羊水什么颜色| 枇杷什么味道| 可小刀是什么意思| 干什么一天能挣1000元| 血红蛋白什么意思| 五行中水是什么颜色| 半什么半什么的成语| 梦到下雨是什么意思| bm是什么牌子| 水疱疹什么药最快能治好| 什么东西有脚却不能走路| 桑拓木命是什么意思| 什么的舞动| 公园里有什么有什么还有什么| 大腿内侧痒是什么原因| 恍惚是什么意思| 什么呀| 九月一日什么节日| 占有欲强是什么意思| 做胃镜之前需要注意什么| 旺夫脸是什么脸型| 吃菠萝有什么好处| 老年人流鼻血是什么原因| 尿酸高什么引起的| 爬山有什么好处| 秋字五行属什么| 喝莓茶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6.10号是什么星座| 8.12什么星座| 口腔经常溃疡是什么原因| 自来卷的头发适合什么发型| 孩子半夜咳嗽是什么原因| 晚上20点是什么时辰| 柠檬加蜂蜜泡水喝有什么功效| 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有什么区别| 四川九寨沟什么时候去最好| 网剧是什么意思| 话唠是什么意思| 感冒了吃什么水果| 切除子宫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急火攻心是什么生肖| 儿童淋巴结肿大挂什么科| 肚脐连着什么器官| 煤气罐在什么情况下会爆炸| 天天喝啤酒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腮腺炎的症状是什么| 觉是什么结构| 孕妇胃疼可以吃什么药| 类风湿关节炎吃什么药| 卵巢无回声是什么意思| 什么的笑| 空调水滴是什么模式| 凹陷性疤痕用什么药膏| 依达拉奉注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out代表什么意思| 脸长的人适合什么发型| 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 牛油果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cob是什么意思| 心肌标志物是查什么的| 晚上尿多什么原因| 择日什么意思| 一什么蛇| 副县长是什么级别干部| 小酌怡情什么意思| 如果你是什么就什么造句| 外卖吃什么| 腿部青筋明显是什么原因| 脑膜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绿壳鸡蛋是什么鸡生的| 什么药降肌酐| 碳酸是什么| 肺结节手术后吃什么好| 喉咙痛挂什么科| 长长的什么| 虫草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AB型血型有什么优势| 什么一色| xxoo是什么| 酶是什么| 虱目鱼在大陆叫什么| 临床医生是什么意思| 今年88岁属什么生肖| 什么是蜘蛛痣| kiv是什么车| 伯爵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脉冲| 当演员需要什么条件| 平板支撑有什么好处| 乳酸杆菌少或无是什么意思| 瘤变是什么意思| 3月21号是什么星座| 血小板为什么会减少| 此地无银三百两是什么意思| 头疼恶心想吐是什么原因| 7月4日什么星座| 共号是什么意思| 军官是什么意思| 大姨妈期间不能吃什么东西| 金刚经讲的是什么| 理想是什么意思| lively什么意思| 新生儿dha什么时候开始吃| 少一个睾丸有什么影响| 百度
第123期 2016.05.05

《太平欢乐图》引经据典,证以盛清时代杭嘉湖各地的现状,生动地反映了人们的劳作和生活,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翔实的日常生活图景。

编者按:4月10日,由浙江大学公众史学研究中心举办的第十二期“钱塘公众历史公益讲座”在浙江图书馆初阳书院举行,讲座邀请复旦大学教授王振忠为观众讲授“《太平欢乐图》:盛清画家笔下的江南日常生活图景”。以下内容根据讲者讲稿整理而成。

 

王振忠 资料图

嘉宾简介:1998年起担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历史地理、明清以来中国史、社会史、徽学及域外文献研究。

《太平欢乐图》是清代乾隆时代出现的一部图文图书。关于“图文图书”,大家应当并不陌生。所谓图文图书,通俗地说,也就是一部书内,除了文字描述之外,还配了不少相关的图片。最近十多年,图文图书是中国大陆出版界最为流行的一种图书形式。

2000年以后图文图书在中国大陆出版界几乎是铺天盖地。针对这种情况,早在2000年,就曾经有人预言,中国出版界的“读图时代”到了。图文图书的大批出现,或者说是“读图时代”的到来,是与中国社会的转型密切相关。这是因为随着社会发展的日趋多元化,人们的生活节奏大大加快,再加上电视、互联网等新的视觉娱乐方式的出现,使得不少人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图文图书能够满足许多人快餐式的阅读消费习惯,这应是图文图书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

但实际上,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类似于图文图书的书册形式。本次讲座介绍的《太平欢乐图》,就是清代乾隆时代的一部图册,也可以说是清代的一部图文图书。

这里,首先要解释一下标题。“盛清”,从字面意义上来看,是指盛世时期的清朝。我们知道,清代有所谓的康乾盛世,或称康雍乾盛世。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代中国国力最为强盛的时期,尽管也有不少社会问题,但从总体上看,社会经济和综合国力都朝着向上的方向。尤其是到了乾隆时代,更是清朝的全盛之世。因此,题目中的“盛清”指称的是乾隆时代。这个讲座标题的意思是――以《太平欢乐图》这部图文图书,来研究或者说是展现乾隆盛世时期江南民众的日常生活。

一、《太平欢乐图》的结构脉络

在清朝前期,康熙和乾隆皇帝都曾经六次南巡,也就是从北京到江南一带巡视。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皇帝第五次南巡时,浙江画家方薰将《太平欢乐图》册,通过曾任刑部主事的金德舆奉献给皇帝,结果受到乾隆的嘉奖。主事是刑部司官中最低的一级,金德舆是浙江桐乡人,是位著名的藏书家。据说,方薰原创的《太平欢乐图》画册,进呈内廷后,曾留了一套副本在金德舆家里。由于这套画册得到乾隆皇帝的嘉奖,名扬天下,所以金德舆保存的《太平欢乐图》副本,也被世人所重视,周围的朋友争相借阅。这个副本,在嘉庆十二年(1807年),被嘉兴的一位古玩鉴藏家陈铣获得。后来,嘉兴画家董棨根据方薰《太平欢乐图》的副本,临摹了一册《太平欢乐图》,这就是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太平欢乐图》,里面包括一百幅的彩色图片。学林出版社在出版这部书时,编者曾经指出:

据笔者查阅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以及海内外其他大型博物馆、美术馆等收藏资料,现均无方薰《太平欢乐图》正本和副本下落的记载,极有可能已佚。因此,董棨临摹的这部画册,可能是海内孤本,其史料价值是十分珍贵的。

这个说法其实有点似是而非。

事实上,作为一种图册资料,《太平欢乐图》在海内外均不罕见。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有一册《太平欢乐图》,为光绪年间刊本,属于普通古籍。复旦大学图书馆也有一部并不完整的刊本,也是常见的古籍。另外,此一版本在1969年和1996年,曾由北京中国书店翻印出版,故而流传很广。看来,《太平欢乐图》一书在国内外各大图书馆内,都并不是什么罕见的古籍。因此,如果说董棨的这个本子(也就是学林版)作为彩色的画册之一,或许自有其价值所在,但在未交代现存刊本来龙去脉的情况下侈谈它的史料价值,显然有点匪夷所思,至少,“海内孤本”实在是无从谈起。因为即使是彩色绘本,在上海图书馆也收藏有董棨的另一种临本。

根据光绪版的序文,光绪十四年(1888年)刊印的《太平欢乐图》,是根据方薰的《太平欢乐图》副本,用石印的方式呈现。因此,从史料学的角度来看,董棨的这个彩绘本(也就是学林版)只是方薰《太平欢乐图》副本的摹本。换句话说,光绪刊本实际上更为原始。

那么学林版《太平欢乐图》与光绪刻本之间有什么差别呢?

首先,两种版本中,都各有一张图为另一版本所没有。

光绪版的《嘉兴净相寺檇李》是学林版《太平欢乐图》所没有的一幅图。这幅图是光绪本的第45图,其文字说明为:

……檇李产嘉兴净相寺,每颗有西施爪痕。朱彝尊《鸳鸯湖檇李棹歌》云:“徐园青李核何纤,未比僧庐味更甜,听说西施曾一掐,至今颗颗爪痕添。”即咏此也。徐园青李亦佳,惟不及檇李尤鲜美耳。

该段话的意思是――檇李出产于浙江嘉兴净相寺一带,每颗李子上都有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在上面掐过的指甲痕迹。在清代前期,嘉兴有个非常著名的文人叫朱彝尊,他曾参与《明史》的纂修。在康熙年间,朱彝尊写过《鸳鸯湖檇李棹歌》一百首。鸳鸯湖也就是嘉兴的西南湖一带,这一百首的《鸳鸯湖檇李棹歌》将嘉兴当地的地名、人物、物产和各类典故熔于一体,生动地描述了嘉兴一带的社会风情。因此,在《太平欢乐图》一书中,经常引用朱彝尊《鸳鸯湖檇李棹歌》中的诗句,作为典故,用以说明市井百态和名胜物产。

在这百首《鸳鸯湖棹歌》中,就有上引的那首诗。这首诗写道:徐园这个地方的青李,它的内核很小,但比不上僧庐(和尚庙),也就是净相寺檇李的味道更加甜美。听说那是因为美女西施曾经在上面掐了一下,所以每颗李子上,至今还都留有指甲的痕迹。这首诗所吟咏的,也就是嘉兴净相寺的檇李。朱彝尊接着解释说,徐园的青李当然也很好,只是还比不上檇李那么特别的鲜美。

这幅画及其说明生动地描绘了嘉兴的物产。事实上,浙江嘉兴市的别名就是檇李,这个地名在先秦的典籍《左传》中就已出现。

而这一幅《嘉兴净相寺檇李》,并不见于学林版。

光绪版《嘉兴净相寺檇李》 

学林版《卖柴爿》

而学林版的第85幅《卖柴爿》也不见于光绪版。这幅《卖柴爿》的说明写道:

……《礼记·月令》注:大者可析谓之薪,小者可析谓之柴。

浙江严州、处州万山丛蔽,多产柴。方回《建德府节要图经》序云:山居八,田居二,往往樵薪为业。《括苍汇纪》云:薪竹之饶,民利赖之。

杭、嘉、湖诸郡,乡民率用稻秸给爨,城居者以薪为炊,则取诸负担。

这段文字,首先引证儒家经典《礼记·月令》的注文,即薪和柴二字是有区别的。浙江的严州府、处州府一带,即现在浙江省的西部和南部(淳安、建德、丽水一带),都是山区,多产柴。元代徽州人方回在一部方志(《建德府节要图经》)的序文中指出:建德府也就是严州府,这一带山地居十分之八,田地只占十分之二,所以人们往往是以山林种植和砍柴为生。另一部书《括苍汇纪》也说,括苍也就是处州一带,木材和竹子相当繁盛,百姓也倚赖山林经济谋生。

接着,《卖柴爿》的文字进一步说明杭州、嘉兴、湖州各地民众日常生活中木柴的使用情况。它说:郊外的农民都是用稻秸,也就是稻草秆来烧火煮饭。这显然是因为杭嘉湖平原是种植水稻的地区,秋收之后,就会有大批的稻秸,晒干后可以作为燃料。而城里人则与此不同,他们通常是以木柴作为烧火的燃料。这些木柴,就是从那些将柴担到城里来卖的人那里买来的。这是城乡居民在燃料消费方面的一大区别。

这幅图,不见于光绪刻本。

由此看来,《嘉兴净相寺檇李》和《卖柴爿》两幅图,分别为两种版本所未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个中的原因不太清楚。推测是因为董棨当时并没有拿到《太平欢乐图》的全本,他所看到的本子,少了一张《嘉兴净相寺檇李》。所以只好根据原书的风格,临时加了一幅《卖柴爿》。当然,这是我的一个推测,是否如此,将来可以进一步研究。

 

第二,学林版是嘉兴画家董棨根据方薰的《太平欢乐图》副本临摹而成,因此,在构图和画法上与光绪刊本有所差异。

《太平欢乐图》作为图文图书,其说明文字在光绪版中是写在画的旁边,而董棨的摹本则是与图分开,一幅图配上单独的一张说明文字。这是一点明显的不同。

其次,不少图幅在画法上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例如,光绪本的《贩桑椹》图。暮春时节,桑圃中果实累累,乡下人将这些桑椹采摘下来,送到市场上出售。画面上的那个人,右手拿着一个篓子,里面装满了桑椹,左手提着一杆秤,我们注意到,在这里,秤砣是下垂的,而在学林本图18中,则是将秤砣夹在手心。关于秤砣的画法,在《太平欢乐图》的两种版本中,有不少图幅,画法都有很大差别。例如,《太平欢乐图》中有一幅收纱的图,内容是反映江南一带盛产棉花,每家每户都将生产的棉花纺成纱,于是有一些收纱者就挨家挨户地去收纱。这幅图见于学林版的图10,在光绪版中,右边的那个人肩上扛的秤上挂有一个秤砣,而学林本却没有。再如,学林版的图36《里巷贩熟食》,那个正在秤肉的人,秤上也没有秤砣,而在光绪版中,秤上是挂有秤砣的。看来,董棨似乎很不想画秤砣。遇到秤砣,总是想方设法地要把它藏起来,仅此一点,颇可看出彩绘本的偷工减料。

光绪版《贩桑葚》 

学林版《贩桑葚》

 

光绪版《里巷贩熟食》 

学林版《里巷贩熟食》

类似于此的例子还相当不少。光绪本的《卖酸梅汁》,那个挑担的人穿着衣服比较严实,而在学林本中,则是将脖子后的皮肤露出了一大块。再如,学林版第51图《萤灯》也与光绪版不同。光绪本中人物左手所拿的那一大堆萤灯更为复杂,右手拿着的那个萤灯之下有一个缨穗,而学林版就没有缨穗。再如,学林版第90图《食山楂》,其中的山楂太小,小孩子脖子上套的山楂也相当小,不像光绪版那么大,那么真实。因为图片说明中是说:“其子大如指。”也就是山楂应当有指头那么大。

光绪版《卖酸梅汁》 

学林版《卖酸梅汁》 

光绪版《食山楂》 

学林版《食山楂》

类似于此细节上的差别还有相当不少,这里不能一一列举。不过,两种版本最大的差别还在于图幅的排列顺序完全不同。根据光绪刊本,我们可以按时序串起一个完整的城市生活画卷,而学林版各图的排列顺序则已被打乱,显得杂乱无章。下面简单地分析一下:

学林版中的第一百幅是《吉祥如意万年青》,而这一幅画,在光绪刊本中排在第一幅。那么,到底哪一种排序更为合理呢?我们来看看文字。

《吉祥如意万年青》一幅中的文字如下:

……瑞草中有万年青,叶丛生似带,四时郁葱,今浙人比户珍植,辅以吉祥、如意二草。耆老相传圣祖仁皇帝南巡,幸云林寺,有老僧夙具慧悟,以一桶万年青献,闻之者欣喜忭舞,咸以为本朝亿万年太平一统之征云。

上述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浙江人家中都种植一种小盆景叫万年青。据说康熙皇帝南巡时,云林寺有位很聪明的和尚,将一桶万年青献给康熙皇帝,听说这件事的人都认为,这个和尚的马屁拍得很到位,拍得恰到好处,皆大欢喜,这种万年青也是清朝亿万年太平一统的一个象征。

学林版《吉祥如意万年青》

每个王朝都希望自己的江山千秋万代传下去,所以万年青作为一个好兆头,当然是再好不过的选择。很显然,这是对先皇康熙帝歌功颂德的文字,排在首幅理所当然,而不应当排在最后一幅。

对先皇歌颂之后,《太平欢乐图》变按照季节的顺序依次展开,这是光绪刊本的脉络,这显然非常合乎逻辑。

 

乾隆时代的江南人日常生活

我们就随着光绪本的《太平欢乐图》,来看一看乾隆时代江南人在一年中究竟是如何生活的。

首先是元旦吹箫,浙江人每到元旦,许多人都吹箫击鼓,作为娱乐的一种方式,所吹的箫叫太平箫,所打的鼓叫太平鼓。

元旦过后,很快就到了正月十五,乾隆年间是太平盛世,在江南,大部分的时间也是风调雨顺,在这种背景下,当地的元宵灯市非常热闹,街巷间搭起彩棚,悬挂各种花灯。上面书写着“天子万年”、“天下太平”、“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等字,好一派万民同乐的景象。

人们在元宵佳节吃汤圆,汤圆取岁岁团圆之意。

光绪版《元旦吹箫》《元宵灯市》 

光绪版《元宵吃圆子》

春节过后,读书人开始要努力学习,为功名奔波了。于是,各种与科举考试有关的人群纷纷出现在街衢巷陌之间。如湖州府乌程县、归安县的书商,湖州府的笔商,徽州婺源县的墨商等,纷纷背负着行囊,带着书籍、湖笔和徽墨等,走街串巷,跋山涉水,向各地的读书人兜售。

除了这些人之外,路边也有人摆摊,卖起了如昌化石、青田石之类的图章。因为科举考试期间,需要出具各种身份担保,使用图章的场合相当不少。

光绪版《刻图章》《捏泥人》

春天来了,此时人们纷纷外出踏青,杭州人到西湖游玩,一些手工艺人就制作了湖上土宜(如泥孩、花湖船等小玩具)兜售给游人。

春天的浙江,芳草如茵,菜花满地,小孩们往往聚在一起放飞纸鸢(也就是风筝)。据说,春天时放风筝,小孩要张开嘴巴抬头看风筝,这有助于消除郁积在身体中的内热。

当时,有小贩以麦芽糖做成鸟儿、鱼类以及水果等的形状卖给儿童,嘴里吹着像箫一样的竹管,称为卖餳箫。

光绪版《太平纸鸢》《吹箫卖餳》

春天时节,各种时令蔬菜等纷纷上市,如初春的韭芽,因是刚上市,很贵,数十棵就需要十余钱。春笋、莼菜、芹菜也开始上市。还有鱼,人们往往会到江西九江一带购买一些初生的鱼苗,养在池塘里,以备日后的食用。这时,龙井新茶也开始上市。同时,因杭州井水味咸,不可以用来煮茶,所以郊区的村民往往将山泉担到城里来贩卖。

光绪版《初春韭菜》《杭州龙井茶》

春天不仅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这时候,也是农村人四处贩卖农产品、进城打工的好时候,于是,在城市乡村,卖小鸡、卖小鸭的人纷纷出现在街头,而且,各地的人也纷纷前来杭州等大城市务工经商,为了满足这些人的需要,每到中午,街上就有人卖糖粥,供那些不能在家里吃饭的打工崽吃饱。这就是十八世纪乾隆时代的街头快餐。

光绪版《杭州泉水》《卖糖粥》

杭嘉湖各府都养蚕,其中以湖州府最为繁盛,每当养蚕的季节,就有人担着蚕在市面上贩卖。与这种生产结构相适应,杭嘉湖各府肥沃的土壤都用来栽种桑树,桑叶也同样可以在市场上销售。桑树的果实,也就是桑椹,则是一种珍果,相当好吃,在市场上也可以买到。春蚕吐丝后结茧,不善编织的人都将蚕茧卖出。当然,也有不少人是供自己纺织之用。但缲成的丝,也有不少流入市场。四五月间缲车既停,人们携丝入市货卖。从养蚕、缲丝、纺纱、织布的整个过程来看,各个环节都有很高的商品化程度。部分食物及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具的日渐商品化,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与市场的关系愈来愈紧密。

光绪版《卖蚕茧》《卖良丝》

 

除了养蚕外,农业生产自然也是传统时代的头等大事。浙江在三四月间,人们选择好的种子,以水浸泡,让它发芽,然后播撒到田间,渐长成苗。这种秧苗也是用来出卖的,农民买了这种苗,称为分苗,再将它种在田里,称为插苗。春夏之交正是江南多雨的季节,所以农作时的蓑衣笠帽必不可少。至于肥料方面,原先是用草,将草沤烂作为肥料。但在乾隆时代,人们也到市场上购买菜饼和豆饼用来肥田。

光绪版《卖蓑衣笠帽》《卖菜饼豆饼》

转眼之间,端午到了,人们包粽子,据说有很多人并不自己包粽子,而是从市场上购买,这当然反映了社会分工的精细,以及人们日常生活节奏的加快。端午节时,人们还买来菖蒲和雄黄,并让小孩头戴艾虎。

光绪版《端午包粽》《小孩戴艾虎》

此后,天气渐渐热了,床上该换草席了,这些草席通常是由绍兴人所织。太阳光的直接照射不仅晃眼,而且也会使室内的温度升高,所以窗帘必不可少。当时,这种窗帘也是用竹编成的。

光绪版《浙江草席》《织帘》

此后,霉雨季节接踵而至,出门必须要一把纸伞。同时,闷热的天气让人实在受不了,所以各种夏令用品纷纷登场。不仅是用的,如折叠扇、油纸扇之类的扇子,凉鞋、鹅毛扇等,还有吃的夏令消暑饮品--酸梅汁,以及西瓜等各种各样的水果。关于夏令水果,《太平欢乐图》中列举了西瓜、杨梅、槜李和莲藕等。

光绪版《卖酸梅汁》《卖西瓜汁》

夏天是萤火虫出没的季节,浙江人用绛纱,也就是深红色的纱布,做成像灯一样的小笼,里面放一些萤火虫,称为萤灯,供小孩子玩耍。

由于天气热了,人们可以下水作业,于是就有人下河取灰土,据说将这些灰土放在炉中烧,可以得到一些银硃(银硃是指一种鲜红色的颜料,也就是红色硫化汞),这种营生就叫做淘沙。

光绪版《淘沙》《萤灯》

当时,人们在劳作之余,也不忘休闲娱乐,颐情养性。如养一些金鱼、画眉、鸽子之类。

尽管天气炎热,但平头百姓还是要在烈日下劳作。如浙江造房子用的砖瓦主要来自杭州、嘉兴一带,所以也有人挑着砖瓦在街上兜售。在街头,还有箍桶的,磨铜镜的,修补锡器的,为人鼓铸铜勺的,卖鸡毛掸的,卖瓷器的,担卖古董的,卖碑帖的。这些市井上的各种生意,很值得关注。比如说修补锡器的那一幅,说明中提到:“广州锡器最擅名,顷浙江亦能仿照。”明清时期,广州的海外贸易相当发达,所以广州往往能引领全国的时尚。在清代,“广”字是一种精致、时髦的代名词,广州锡器就是一种时尚的日用品。原先,此类锡器只有广州可以制作,但到清代前期,浙江也能仿造了。

光绪版《卖砖瓦》《箍桶》

在描写了市井百姓的劳作之余,《太平欢乐图》也没有忘记读书人的活动。在唐代,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餐具炭火等都需要自己准备。宋代以后,这些东西都是由官方提供。不过,参加考试的士子自己仍然要带些果品、糕点之类的。到了清代,人们赶考时还要带插蜡烛用的烛墩,用来磨墨写字倒水用的水注,以及用来盛放糕点、果品的竹篮。所以,就有一些商人专门兜售这些东西,其地点就在科举考试所在的地方,也就是贡院的东西桥一带聚卖,称为赶考市。所谓赶考市,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做考试生意。

光绪版《碑林拓片》《赶考市》

 

《太平欢乐图》考证说--从唐代开始,举子考试,到了傍晚就给蜡烛,每天晚上给三条蜡烛,后代沿袭这种做法,让举子挑灯夜战。所以每到乡试之年,在考场附近就有人卖考烛,称为三元烛。它的意思当然是连中三元,即连中解元、会元和状元。

光绪版《香市卖烛》《插解元草》

乡试考举人时,还有一些风俗,如买青蒿插在自己帽子上,作为簪花之兆,也就是作为中举的好兆头,这种青蒿就被称为解元草。这里有一个典故。因为乡试的第一名称为解元。《诗经·小雅》中有一句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蒿,也就是青蒿。《鹿鸣》是《诗经·小雅》的篇名,是贵族的宴会诗,宴请群臣时嘉宾所用的乐歌。到了明清时期,乡试放榜的第二天设宴,唱《鹿鸣》这种乐歌,通常是以巡抚主持这件事,届时,新科举人都要来参加宴会,称为鹿鸣宴。所以民间就用插青蒿来作为中举的兆头。

在乡会试之年,有《题名录》出现,题名录也叫《登科录》,也就是中举的人的花名册。当时,乡试揭晓之日,所有的人都在榜前聚集,住得比较远的人,就拿市面上印行的题名录来传看,如果看到自己认识的人中了举,往往就很高兴指给别人看,据说那是很光彩的一件事。

科举登科,也就是科举考试成功,对此,比较文雅的说法是蟾宫折桂,也就是到月宫里折下了桂枝。在《太平欢乐图》中,谈完登科录之后,紧接着就画了杭州人在七月初卖桂花。这种起承转合相当自然,说明《太平欢乐图》的各个图幅之间,的确有着内在的一种脉络。

光绪版《乡试题名录》《八月赏桂花》

此后,日子很快到了中秋,八月十五,民间以月饼相互赠送,也是取团圆之意。月饼有各种名色,如桂花饼、枣儿饼、豆沙饼等。

光绪版《中秋月饼》《食山楂》

到了秋天,山楂也登场了,山楂又称山里果。这时,郊外农民又采摘野菊,将它焙干,卖给人们泡茶喝,称为茶菊。直到现在,杭白菊还相当有名。

光绪版《杭白菊》《重阳食栗糕》

到了九九重阳节,要食重阳糕,很快的,湖蟹、江蟹也上了餐桌。持螯赏菊,这是金秋时节的风俗,于是街上也就有了担卖菊花盆景的人。

光绪版《江蟹》《品字菊》

此时,柿子也上市了。

可能是重阳以后直到年终,似乎没有更多的岁时节俗或时鲜物产可以展示,再加上这时是秋收之后,农民又开始出外找活,所以接着又穿插着一些没有季节特征的市井营生,如卖豆腐,卖田螺、蛤、蚬的,卖油的,零星卖盐的,提着杂货篮卖杂货的小货郎,嘉善卖陶器的,钉秤的,做木工的,卖蒲团的,卖竹器的,为人修治匙钥铰链的小炉匠,做鞋的,买苕帚的,到建筑工地打工的,弹棉花的,种树的。

光绪版《田泽田螺》《浙江卖油郎》

此时,在杭嘉湖的乡村和市镇中,还有收纱、卖棉布的。

光绪版《收纱》《卖土布》

随着市井营生的繁荣,饮食业也相当发达。有走街串巷的熟食担,这些熟食担上的熟食,也是挑担者从固定的熟食作坊中买来的。

光绪版《里巷贩熟食》《种树》

 

秋冬之际,橘子上市,其中以衢州的橘子最为著名,有绿橘、红橘、狮橘各种,香味俱佳,市贩者称为衢橘。这时候,也正是猎人进山打猎、捕捉鸟兽的最佳时节,浙西的衢州府、严州府地处山区,是打猎的好去处。杭嘉湖平原地处水乡,只有海宁县的山鸡、德清县的黄雀最好,偶尔也会有一种像鹿但又比鹿小的麂,猎人捉到后,买到市场上去,称为野味。

光绪版《衢州名橘》《野味》

此后又穿插着一些日常营生,有买菜的,还有卖梅树盆景的。

接着很快到了腊月,天气冷了,要烤火,所以浙江市面上出现了卖松盆柴的,还有的是将炭捣碎成粉末,用米汤想办法将它弄成团,称为欢喜团。到除夕时放在盆子中烧,周围再用柴火围起来,一家老少围坐在炭盆前娱乐,取吉利的意思,称为瑞炭。

天气冷了,取暖烤火的工具也上市了,这就是薰笼,也叫焙笼,这在现在的一些农村还时常可见。

光绪版《除夕瑞炭》《竹编焙笼》

腊月二十四日,是中国人的祭灶时节,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工作,人们为了让他说好话,所以要准备一些食物,尤其是粘乎乎甜蜜蜜的糖,如麦芽糖,用以粘住灶王爷的嘴巴,因此,腊月二十四日,浙江当地有沿门兜售麦芽糖的。

到了腊月,新年马上就要到了,所以人们用红纸写对联贴在门上,称为春联。市场上当时也有专门写春联来卖的。

光绪版《卖糯米花糖》《除夕写春联》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之夜,家家户户买五色画纸粘在墙壁窗户上,这些五色画纸上的图案往往是《太平有象》、《眉寿福禄》、《和合如意》等图案,总名为《欢乐》。

《除夕欢乐图》

从上述对《太平欢乐图》的逐幅解释来看,《太平欢乐图》一书始终强调的是“太平”二字。第1幅的万年青,其寓意就是“本朝亿万年太平一统之征”。第2幅元旦吹箫击鼓,所吹的箫叫太平箫,所击的鼓叫太平鼓。第3幅元宵灯市中,各色花灯上写的字,也是“天下太平”。第10幅《太平纸鸢》,浙江人在春天时所放的风筝,也制成“太平春景”四个字。第100幅说除夕时人们在墙壁和窗户上贴的五色画纸,其中就有《太平有象图》,这与开篇的“本朝亿万年太平一统之征”头尾遥相呼应。这是《太平欢乐图》的第一个特点。

其次,《太平欢乐图》中各个图幅的排列顺序,显然是以一年四季的自然变化为脉络。学林版《太平欢乐图》的第二幅《除夕欢乐图》,实际上应排在光绪刻本中的最后一幅。根据前述对光绪刻本的分析,《太平欢乐图》的总体脉络是以季节为序,《除夕欢乐图》被列为第一百幅,也就是最后一幅显然更为合理。这与清代前期出现的不少民俗著作颇为类似。关于这一点,就如《清嘉录》,《清嘉录》是清代道光间苏州文士顾禄的著作,此书以十二月为序,记述苏州及附近地区的节令习俗。

反观学林版《太平欢乐图》,整本书的排列极为混乱,如第20幅《元宵灯市》,本应排在第3幅;第74幅《元宵吃圆子》,本应排在第4幅。这除了正常的时序外,光绪本对于一个节俗的介绍前后也相当完整,如果按照学林版的排列顺序,则各个节俗相互分割,如前面的元宵节俗,分别列在全书的不同部分,类似的例子很多,在此无须赘言。总之,学林版的《太平欢乐图》整部书缺乏正常的脉络。我以为,作为画册,学林版的《太平欢乐图》,应当是在辗转流传、摹写以及重新装裱的过程中,而发生了严重的错乱。这种错乱,在18、19世纪之交的嘉庆年间就已经出现。关于这一点,我以前做过专门的研究,这里不再展开。

总之,关于《太平欢乐图》一书的排列顺序,应以光绪的刻本为标准。

二、《太平欢乐图》的作者及相关人物

光绪刊本前有光绪十四年(1888年)钱塘吴氏序:“图为金鄂岩比部倩方先生兰坻所绘,凡百叶,各附以说,出赵味辛、朱春桥诸公手笔,鲍先生以文题以《太平欢乐》。乾隆五次南巡,进呈御览,蒙恩给缎疋,事载《桐乡县志》。”

也就是说,《太平欢乐图》是一个叫金鄂岩的人,让方兰坻画的,一共一百幅,旁边有说明,这些说明,出自赵味辛、朱春桥等人之手,鲍以文将之题为《太平欢乐》。乾隆第五次南巡时,金鄂岩将它进呈给皇帝,受到恩赐,这件事在《桐乡县志》里有所记载。

这个序中涉及的主要人物有三位,一位画家方兰坻,二是金鄂岩比部,第三个是鲍先生以文。以下分别简单说明。

1、画家方薰

方兰坻即方薰,根据一般的说法,他是浙江石门人,其实,其人是来自徽州的画家。关于他的生平事迹,余霖所纂《梅里备志》卷5《流寓》中有一段记载:

方薰,字兰坻,一字懒儒,号樗庵,石门布衣。先世自歙迁石门,父梅,工诗画,号白岳山樵,杨谦尝为作家传。薰生而敏慧,十五岁即随父历三吴、两浙,与贤士大夫游,亦以画名于时。后侨寓禾中梅会里。父殁,假馆桐乡,历主程氏及金氏,又主濮院濮珊园家。以累世未葬,积馆谷,卜地于桐乡郭公桥。

《梅里备志》是有关浙江嘉兴王店镇的一部方志,作者余霖是清末民国时人,祖先来自徽州休宁,是嘉兴当地的名医。根据他的描述,方薰的祖籍也出自徽州。方薰的父亲自号“白岳山樵”,而“白岳”则是徽州道教名山齐云山的别称。无独有偶,余霖的父亲余楙,著有《白岳庵医书五种》、《白岳庵诗话》、《白岳庵杂缀》和《白岳庵印说》等。这些,都明确表示他们也出自徽州。在乾嘉时代,徽州除了有大批盐、典、木商活跃于东南繁华都会,还有许多医卜星相画师百工出没其间,后者中的许多人都来自徽州。他们的后裔后来也就定居在当地,余霖、方薰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

除了方薰之外,《太平欢乐图》涉及的其他两个人,其中之一是

2、金鄂岩比部

“比部”是对刑部司官的一般称呼,金鹗岩做过刑部主事,所以雅称为“比部”。

与方薰类似,金德舆也与徽州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祖先来自休宁七桥。据光绪《桐乡县志》记载:金德舆七岁就能赋诗,为人嗜好读书,考求金石图史,收藏名人翰墨,兼工书画。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南巡,因奉献《太平欢乐图》册、宋板《礼记》等书,蒙恩赏给缎疋。后来宦游京师,喜结纳当世贤士大夫,率以风雅相高,数年告归,筑桐华馆于桐乡,延致四方名流,极谈宴唱酬之乐。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金德舆出身商人世家,他家建有桐华馆,收藏有大批的法书名迹及宋刻本,是乾隆时代浙江著名的藏书楼。而方薰则是他招养的门人食客。

此外,与《太平欢乐图》相关的另一个人是

 

3、鲍先生以文

“鲍先生以文”,就是乾隆时代著名的徽商鲍廷博。

鲍廷博,字以文,徽州歙县人。他的父亲因经商来到浙江,最早是侨寓杭州,后来迁居桐乡县青镇东乡的杨树湾。鲍廷博好古博雅,喜购秘籍,为清代前期著名的藏书家,编有《知不足斋丛书》。方薰的论书画数种,就刊入鲍氏的《知不足斋丛书》。另外,在方薰的一些画作上,也多见有鲍氏的唱和诗文。鲍廷博手校书卷末,多有“红袖添香夜勘书”小印,极富情趣。乾隆朝编修《四库全书》,鲍氏曾献家藏古籍善本六百余种,受到乾隆皇帝嘉奖,获赐《古今图书集成》一部。

鲍廷博与金德舆的关系极为密切,据光绪《桐乡县志》记载,金德舆与鲍廷博经常在一起喝酒,最后一次,喝到后来,金德舆突然将酒杯扔在地上,鲍廷博赶忙叫他,却发现他已死了。真可谓一醉方休的生死之交。

综上所见,上述三人都是徽州出身:金德舆祖籍休宁,画家方薰祖籍歙县,是金德舆招养的门人,而徽商鲍廷博也出自歙县,他是金德舆的好友。《太平欢乐图》一书从选题策划至创作、题名,再到最终奉献给乾隆皇帝,是他们三人共同的杰作。

在清代,康熙和乾隆都先后六次南巡,南巡沿途,各地文人纷纷奉献珍玩古籍图画,这已成了一种惯例。以康熙皇帝的第五次南巡为例,现保存在汪康年《振绮堂丛书初集》中的《圣祖五幸江南全录》就记载:

康熙四十四年三月十六日,皇上开船过高邮州,……至晚,抵扬州黄金坝泊船。有各盐商匍匐叩接,进献古董、玩器、书画不等候收,扬州举人李炳石进古董、书画不等,上收《苏东坡集》一部。

四月二十二日,有舒城县监生沈弘祚跪献万年有道颂册页。

二十三日,……江宁县陈进献古董册页并鹦哥、画眉、八哥各笼架。又有上江各府贡监生童名士人等,赴行宫进献诗赋册页。

汪康年是杭州人,有“晚清中国报业第一人”的称呼。他的祖籍是徽州黟县宏村,宏村也就是现在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黟县宏村。从乾隆时代起,汪氏家族就在杭州建有振绮堂藏书楼,这个藏书楼非常有名,与前面提到的浙江桐乡县金德舆的桐华馆,都是当时非常著名的藏书楼。汪康年家族在杭州从事典当业,他曾刻有《振绮堂丛书》,《圣祖五幸江南全录》就是收录在《振绮堂丛书初集》中的一册,主要内容是对康熙皇帝第五次南巡的真实记录。其中提到康熙皇帝沿途收受各级官员和百姓奉献的礼品。这种情况,到了乾隆时代,更是屡见不鲜,有的人因此而飞黄腾达。就以桐乡县为例,画家金廷标是桐乡望族,他的父亲金宏会画泼墨山水,金廷标得其家传,学习花草士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南巡时,他画了十六阿罗汉献给皇帝,被招入皇家画院,为皇帝作画。据说,乾隆每次看过他的画作,都会做诗称赏。后来他去世了,乾隆皇帝不仅做诗纪念,表达惋惜之意,而且还下令将他以前所作的画全部装裱,收入《石渠宝笈》。《石渠宝笈》是乾隆、嘉庆年间著录清廷内府所藏历代书画藏品的大型文献。因此,金廷标的生平际遇受到世人的羡慕。光绪《桐乡县志》卷首就发过这样的感慨,说乾隆皇帝为金廷标的画题诗多达一百六十首之多,金廷标不过是桐乡这样一个偏隅小县的读书人,因为有一点小小的技艺,供奉内廷绘事,他的著作就被收入《石渠宝笈》,姓名也列在皇家的御屏之上,真可谓是幸运啊!

事实上,类似于金廷标这样的人,在康乾时代相当不少。因此,金德舆将《太平欢乐图》奉献给乾隆,也是希望能博得皇帝欢心,为自己带来赏赐。所谓“学得文武艺,货于帝王家”,这是从古到今许多中国文人最高的追求。

三、《太平欢乐图》展现的江南日常生活图景

《太平欢乐图》反映的是杭嘉湖一带民众的日常生活。我们知道,明清时代,苏松杭嘉湖是“江南”地区的核心地带,是中国最为富庶的地区。这里是长江三角洲的所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百姓的生活最为富裕,社会经济最具活力,是中国的黄金地带。

《太平欢乐图》展现的正是十八世纪江南社会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

首先,我们来看看《太平欢乐图》对城市中芸芸众生的刻画:

1、城市芸芸众生

当时,由于城市商业的繁荣,有许多外来务工经商的人聚集在城市内。对此,《太平欢乐图》记载说:

……浙江频岁以来,屡逢大有,筑场纳稼之际,有负杵佣舂者,比户登登,闻声相庆。《东观汉记》:梁鸿于皋伯通家赁舂。《汉书》公沙穆为吴祐赁舂,力役之事,贤者为之,遂为佳话。

这段话是说,清代前期,特别是乾隆时代,数年以来,年成一直很好,人们有了钱,于是就会有一些兴作,这时候就有其他一些人带着工具前往帮忙,受雇佣,出卖劳动力。这段文字接着引《东观汉记》和《汉书》中的记载,说古代一些著名的人,如梁鸿、公沙穆那样的贤人,都曾经为人赁舂。梁鸿是东汉文学家,与妻子孟光隐居于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后来到吴地,为人佣工舂米。每次回家时,他的妻子孟光为他准备饭菜,都要举案齐眉,以示敬爱。这就是称夫妇相敬相爱为“举案齐眉”的典故之由来。《太平欢乐图》举梁鸿等人的例子说明,受人雇佣、替人干体力活,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按现在的话说,古代的贤人,实际上也干过一些民工的活,所以我们要尊重他们。类似的例子,还见于图54《箍桶》:

……今规木为圆,以篾箍之,亦曰桶。箍桶之技,匠之末技也。然可以代耕,人亦习之。《谈薮》云:二程子入蜀,至大慈寺,见箍桶者口吟易数,就揖之,质所疑,酬答如响,此儒而业于匠者也。

光绪版《箍桶》

作者认为:箍桶是手工匠人最一般的一种技艺,但它却可以用来谋生。理学家程颐、程灏有一次到四川,在大慈寺,就曾向一位箍桶匠请教,其实箍桶匠中也有一些读书人,也就是说,与前面赁舂一图的说明一样,作者认为,箍桶匠中也有的是贤者为之。由此可见,在《太平欢乐图》的作者看来:力役之事,贤者为之,他并没有表现出对下层劳动者的轻视,这是相当难能可贵的。或许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才有兴趣对民间的三百六十行作了细致的观察,并将他们的形象生动地记录下来。关于这一点,可能与方薰的身份有着密切的关系。方薰为人多病,身体残疾,无法参加科举考试,故而只能在绘画上精益求精。大概是除了画艺之外身无长物,方薰在经济上颇为拮据,直到中年以后才入赘梅里王氏,后来僦屋居住在桐华馆附近,与主人金德舆似乎有着相当牢固的人身依附关系。或许是长期寄人篱下,方薰显得颇为敏感,对于日常生活的观察也相当细致入微。方薰别署“御儿乡农”(方薰居住的浙江石门(崇德),古称御儿),此一自号是说自己实际上是石门地方上的一位农民,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方薰熟谙民间疾苦,他在内心深处颇能贴近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由此推想,《太平欢乐图》对民间日常生活的生动展示,恐怕并非偶然的巧合。

除了箍桶匠外,《太平欢乐图》中,还有不少反映市井营生的画面。我们不妨再举个例子,如卖油郎。

光绪版《卖油郎》

明代话本选辑《今古奇观》第28回,有一篇脍炙人口的《卖油郎独占花魁》,写的是名妓从良的故事,内容说的是一位叫莘瑶琴的女子初入青楼时,即抱定了从良之决心,数年的青楼生活,她一直在物色合适的从良对象。最后,卖油郎秦重以异乎寻常的痴心,深获莘瑶琴的芳心,这位花魁娘子终于以身相许。小说中的卖油郎,是临安城(今杭州)清波门外一开油店的朱十老过继来的小厮,原是从汴京(也就是开封)逃难而来的,后因油店内的人事纠纷,秦重成了走家串户的卖油郎,人称秦卖油。在《今古奇观》中,卖油郎秦重的生活时代,是以南宋的杭州城为其背景。其实,小说反映的年代应是明代。因此,走街串巷的卖油郎形象,从明代以来应当是随处可见。所以《太平欢乐图》中就有一幅浙江卖油郎的图画,他挑着菜油、麻油、豆油这三种食用油,在街衢巷陌间向市民兜售。

十七世纪以后,由于生存竞争的日趋激烈,分工协作愈来愈精细、严密。在江浙地区,某种职业与人群紧密相联,成为一种新的现象。当代的不少职业,至少已沿续了数百年。如路边刻图章、弹棉花的,在《太平欢乐图》中就有反映。以刻图章为例,中国最早的图章一般是用铜铸成的。到了元代,才开始用石头刻图章。从《太平欢乐图》中可以看出,清代前期浙江人在路边摆摊刻图章,应已蔚然成风。这样的图景,现在在中国的许多地方还可以看到,只是刻章人的服饰发生了改变而已。

学林版《刻图章》

类似于此的形形色色的人群,在《太平欢乐图》还有很多。例如,对于杭嘉湖一带的饮食,《太平欢乐图》中也有诸多描述。

 

2、饮食

前面曾提及市场上在中午时分所卖的糖粥,主要供应那些不能在家吃午饭的人,这实际上是相当于现代都市中为满足务工经商者的快餐,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城市流动人口数量的巨大。

在日常的家居生活中,蔬菜是人们日常佐餐之必备。以西湖莼菜为例:

……《萧山县志》谓莼出湘湖,味胜他产。其实湘湖无莼,皆从西湖采去,浸湘湖中,一宿乃愈肥耳,非产自湘湖也。阅《耕余录》曰:莼菜生松江华亭谷,武林西湖亦有之,其味之美,香粹滑柔,略如鱼髓蟹脂,而轻芬远胜,其品无得当者。

这里,首先引证《萧山县志》的说法:湘湖是出产莼菜的,味道比其它地方的莼菜要好。但《太平欢乐图》的解说则指出,其实湘湖的莼菜,都是从杭州西湖采来的,然后泡在湘湖里,过了一个晚上,就变得更肥了,并且被人当作是湘湖所产的莼菜。这个记载很有意思,他说,萧山湘湖的莼菜虽然有名,但它实际上并不出产莼菜,而只是将从西湖运来的莼菜加工了一下而已。这就像现在江苏的阳澄湖大闸蟹很有名,但市面上的很多蟹并不产自阳澄湖,而是将其它地方的蟹运到阳澄湖养在水里,然后以阳澄湖大闸蟹的名目卖出。

当时,莼菜之类的蔬菜,也是通过走街串巷的菜贩来销售。

学林版《西湖莼菜》

除了蔬菜外,杭嘉湖地区地处水乡,当然还有许多水产。如蚌壳类的水产品,还有螃蟹,都是别具风味。其中,西湖蟹最好,但湖蟹难得,市面上所能买到的,都是江蟹而已。

秋风渐起,黄叶飞舞,菊黄蟹肥,人们持螯赏菊,这是一大乐事,也是国画中的一种意境。人们把金秋时节的吃蟹、饮酒、赏菊、赋诗,作为岁时节俗中的一段闲情逸致,赏心悦目的一种风雅之事。直到当代,这种金秋食蟹的风俗仍然盛行不衰。

此外,在人们的日常餐桌上,鱼类自然少不了。浙江省境内河流众多,湖泊星罗棋布,东面又靠海,所以鱼类并不缺乏,比较有名的如六和塔江的鲥鱼,太湖的白鱼,苕溪的鮆鱼。《太平欢乐图》指出:清初以来,市面上所卖的鱼大多是鲢鱼,据说鲢鱼的鱼种出自江西九江。这些鲢鱼的鱼苗买来时细如发丝,将它们养在池里,用草饲养,就会逐渐长大。这段文字说明揭示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信息,那就是鱼苗的人工饲养及其商品化倾向。

除了日常饮食外,当时人对于野味也情有独钟。野味主要来自衢州、严州的山区。中国人素有“家花不如野花香”的心理,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人,仍然希望别出心裁。当时的野味除了山鸡、黄雀、麂子之类的,也有人喜欢吃果子狸。果子狸曾被认为是“非典”的元凶,但在传统时代,它却是餐桌上的重要野味,如徽菜中就有红烧果子狸,非常有名。

学林版《野味》

除了鱼肉类蛋白质外,水果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太平欢乐图》中有不少四时鲜果。如夏天的西瓜、杨梅、桑椹。有些水果还制成各种酱,并调制成夏令饮品。如夏天卖的酸梅汁,就是由梅酱调制而成。

此外,《太平欢乐图》中还有不少画幅,反映人们的

3、休闲娱乐

前面讲过,盛清时代,杭嘉湖一带是中国最为富庶的地区。当时的人们非常注重家居装饰,在住宅中,盆景的运用是普遍现象。如将万年青这样的瑞草,或兰花、灵芝、菊花、桂花、梅花等,栽在家中,或栽在小盆子里,然后被人买去,放置在几案间以供雅玩,营造出一种水边篱下的情调。

适应人们这种家居装饰及休闲娱乐的需要,当时人对花卉的栽培采用了类似于温室栽培的方式。杭州府的余杭县、富阳县都是产兰花地方,叶子很细,与建兰不相似。每年腊月时,就有人挑着这些兰花来卖,叫瓯兰花。它的栽培方法是将兰花中花蕊繁盛的,放到烟霞岭的水乐洞中,当时,虽然洞外是冰天冻地,非常寒冷,但洞内却是相当温暖如春,所以过不了几天,兰花都绽然盛开了。

学林版《种兰花》

这种将兰花置于山洞中的做法,与现代温室栽培的技术颇为类似。

除此之外,人们还饲养金鱼以及各种鸟类,并在春天时外出放风筝,这些,也成为普通民众休闲娱乐、颐养身心的一种方式。

4、节日民俗

节日是烘托民众生活气氛的重要机会,《太平欢乐图》中自然少不了有关岁时的画面。如祭灶、写春联、除夕烧瑞炭、元宵灯市、端午节习俗等。在岁时节日中,特别的饮食是节庆的重要内容。如祭灶时人们要吃麦芽糖,元宵时要吃元宵圆子,端午节时要吃粽子,八月中秋要吃月饼,重阳节时要吃栗糕,等等。

此外,《太平欢乐图》中还有不少反映

5.江南科举与文风(的画图)

杭嘉湖一带是中国文风最为兴盛的地区,《太平欢乐图》中也有不少反映科举考试及其士风民俗的图幅。如前面讲过的赶考市、三元场烛、插解元草、题名录等,都反映了科举制度下的民风士习。

与科举的兴盛相关,江浙一带读书、藏书之风相当浓厚,故而书商极为活跃,《太平欢乐图》中有湖州乌程、归安县的书商,不仅在各地开店,而且还背着书包到处卖书。其实,在清代,湖州的书船也相当有名。这些湖州书船,“南至钱塘(也就是杭州),东抵松江(今上海一带),北达京口(今镇江)”,奔走于士大夫之门,搜访奇书。江南的一些藏书家如鲍廷博(也就是将这个图册命名为《太平欢乐图》的那位徽商),就与这批书商过从甚密。

这批湖州书贾船只,不仅与江南各地的藏书家过从甚密,而且还将大批的图书销往日本和朝鲜。销往日本的图书是在嘉兴府平湖县的乍浦出口,运往日本的长崎。而销往朝鲜的图书,则是运过镇江,沿河抵达通州张家湾,进入北京琉璃厂书肆,再由朝鲜燕行使者购得,运往朝鲜。

此外,《太平欢乐图》中,还提及与科举有关的一些文化用品,如湖笔和徽墨。以徽墨为例,《太平欢乐图》中有“新安墨”一幅,画面中一位头戴暖帽面朝左看的清人,左手拎一包袱,右手捧着一盒徽墨。其中的说明写道:

……徽州之新安墨盛行于浙,凡携箧走书塾觅售者,新安墨也。

这是有关徽州墨商的一条极为生动的资料。

我们知道,徽墨是文房四宝之一,从明代开始,徽州墨业极为发达,当地有很多人都擅长于制墨,甚至有“家传户习”的说法。而到了清代,徽墨更是闻名遐迩。当时,墨商的出身地主要是徽州府的歙县、休宁、绩溪和婺源诸县。清代的贡墨由歙县包办,文人自制墨也大多由歙县墨家代造,当地的徽墨具有质地上好、隽雅大方和装潢精美的特点;休宁墨的特点是华丽精致,雅俗共赏,特别迎合附庸风雅的富商大贾之口味;而婺源墨则大部分比较粗糙,主要是面向普通民众。著名的古建筑学家陈从周先生有一篇回忆“旧式商贩”的短文这样写道:

少时曾见肩贩商,有安徽徽州属之笔墨商,浙江绍属之兰花商,青田之青田石(刻图章石)商,皆徒步千里,沿途成交者。徽之笔墨商,肩落货物,沿新安江入浙至浙江九县。又有经绩溪、宁国入长兴、吴兴至浙者。至一地暂住,藏笔墨于蓝布袋中,此袋前后置物搭于肩上,沿途叫卖,早年乡居于学塾门首,每从此购笔墨。货售毕再进当地之货物,步行返歙。(《梓室余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一九九九年五月版,页六O)

陈从周先生是杭州人,生于1918年。从《太平欢乐图》中可见,那位“携箧走书塾觅售”的墨商,左手拎的正是一个蓝布袋。由此可见,自十八世纪的乾隆时代一直到二十世纪的民国初年,在浙西一带走街串巷的徽州墨商可谓络绎不绝,“新安墨盛行于浙”,百余年间均未曾改观。陈先生在上文中提及的绍兴兰花商人,青田的青田石商人,在《太平欢乐图》中也有描述。

除了新安墨外,《太平欢乐图》中的不少图幅,对于江南民俗的考镜源流都颇有助益。如茶菊一幅,说人们采野菊焙干,用来泡茶,由此可见杭白菊的历史源远流长。又如,吹箫卖饧的饧箫,在《诗经》中就有记载,从先秦到当代,吹箫卖饧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读书风气的浓厚,也使得江浙一带近视的人数颇为可观。当时,各村镇有小商贩提筐售卖荷包眼镜:

今村镇间有提筐售卖荷包眼镜、并牦梳、牙刷、剔齿签之类,琐细俱备,号杂货篮。

走村串户的小贩手中提着小筐,里面放着荷包、眼镜、头梳、牙刷和牙签等。这种提在手上的杂货篮,说明从明代传入中国的眼镜已非常普及,成了一种地摊货,价格也相当便宜。

此外,《太平欢乐图》中还有不少反映

6、农民生活(的画卷)

《太平欢乐图》中,有不少反映农民生活的画面,从中可见农民的辛勤劳作。如图《卖蓑衣笠帽》,说农民在布谷鸟叫之后,便开始了田间的辛勤劳作。在田间耕作,需要肥料。《太平欢乐图》第7幅《肥田的菜饼和豆饼》,提及当时用作肥料的菜饼和豆饼,农民往往是从市场上买来。

学林版《卖蓑衣笠帽》

学林版《肥田用的菜饼豆饼》

我们知道,到了盛清时代,豆饼用作肥料开始普及,江南各地的农家将其作为肥料广泛加以利用。而作为商品肥料的豆饼的大量使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这应当反映了当时较高的农业商品化程度。

其实,在江南农业生产的诸多环节中,商品化的现象随处可见。在农耕中,秧苗是有人专门培育,然后卖给农民用于插秧。除了农作物外,家禽的饲养,同样也存在着商品化的现象。有专门的雏鸭、小鸡出卖。

学林版《杂货篮》

江南的家庭生产结构是男耕女织,除了农耕外,织布也是重要的生产活动。在养蚕、纺纱织布中,也同样存在着商品化的现象。

 

结语

综上所述,透过《太平欢乐图》,我们看到了乾隆时代杭嘉湖地区民众的日常生活画面。乾隆时代是中国的盛世,贫富分化亦极为悬殊,当时,东南各地的商人极为奢侈豪华,当时人认为,富商大贾的夸奢斗富固然是社会生活中的陋习,但也有利于财富的分散。对此,乾隆皇帝就曾指出:

富商大贾出有余以补不足,而技艺者流藉以谋食,所益良多。使禁其繁华歌舞,亦诚易事,而丰财者但知自啬,岂能强取之以赡贫民!

乾隆皇帝的说法是:有钱人拿出一点钱来消费,那么靠手艺过活的人就能够谋生。如果我下令禁止那些富人奢侈消费,当然很便当,但有钱人如果都很节俭,我们难道能将他们的财产强行拿过来,用来赡养穷人吗?

他的意思是说,社会的奢侈消费,是有利于养活更多的人,按照现代的话说,是消费创造了就业机会。所以,当时在扬州,有一首诗这样写道:

三月烟花古所云,

扬州自昔管弦纷。

还淳拟欲申明禁,

虑碍翻殃谋食群。

三月烟花下扬州,这历来被看作是奢侈的一件事。诗歌写道:扬州历来就是歌舞升平的一个地方,本来想明令禁止这种奢侈消费,以返朴归真,提倡淳朴的风俗,但又害怕下达了这样的命令,会影响到众多依靠服务业谋生的那些人。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金德舆将《太平欢乐图》献给了乾隆皇帝。他在《呈太平欢乐图原奏》中指出:

臣读《汉书食货志》曰:余三年之食曰登,再登曰平,三登曰太平。《韩诗外传》曰:世之治也,黎庶欢乐,盖世治则时和,时和则景福攸臻,嘉祥迭应,人无俭岁之虞,户有丰年之乐,是故观民之欢乐,足以知时之太平。观时之太平,足以知民之欢乐也。

金德舆说得非常辩证,说看到百姓的欢乐,就知道天下的太平,而看到天下的太平,又足以知道百姓的欢乐,他说自己看到乾隆时代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仓廪实而财用饶,士歌于塾,农忭于野,商贾欢讴于衢路,万汇繁滋,四民欢业,熙皞之象”,也就是社会欣欣向荣、非常兴盛的样子。这些,都是他亲眼看到的,所以他请人画了《太平欢乐图》进呈给皇帝。换言之,金氏为了表现百姓的安居乐业,所以找人画了《太平欢乐图》。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只有当社会达到一定富裕程度时,人们才会想到利用民俗的力量来规范社会。由此,《太平欢乐图》引经据典,证以盛清时代杭嘉湖各地的现状,生动地反映了人们的劳作和生活,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翔实的日常生活图景。

光绪本《太平欢乐图》中的最后一幅《除夕欢乐图》,说明文字这样写道:

……浙江岁除,家户买五色画纸粘于壁牖间,其画有《太平有象图》、《眉寿福禄图》及《和合如意》诸图,总名之曰《欢乐》。

光绪本《除夕欢乐图》

所谓《欢乐》,应当也叫《欢乐图》,这在江南一带颇为流行。关于这一点,稍后的《清嘉录》在十二月条下写道:

欢乐图:门厅之楣,或贴“欢乐图”。图皆买自杭郡,以五色为一堂,剪楮堆绢,为人物故事,皆取谶于欢乐,以迎祥祉。案:马如龙《杭州府志》谓之《合家欢乐图》。

《清嘉录》是反映苏州地区社会生活的一部民俗著作,他指出:除夕日,江浙一带的人家都要贴欢乐图,或叫合家欢乐图。

清乾隆时代,多次前往长崎经商的杭州徽商汪鹏,曾与日本文人平泽元恺有过一段对话:

余问:片纸印板彩画,俗呼名欢乐,是耶?

汪曰:彩绘板画章,民间岁除即别易新者,小儿女见之尽皆欢喜,故为之欢乐。

当时,可能有不少这样的印板彩画通过长崎贸易运往日本,为日人耳熟能详,故而平泽元恺向汪鹏提出这样的问题。对此,汪鹏作了较为细致的解答。及至晚清时期,江南一带的大家族,每年腊月下旬,都要粘贴《合家欢乐图》。

《合家欢乐图》

关于《合家欢乐图》,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就收藏有一幅晚近的中国年画,画面上的男女均盛装艳服,吹拉弹唱,上题“合家欢乐”四字,这或许就是昔日江南民众于除夕之夜张贴的《合家欢乐图》。由此看来,《太平欢乐图》就是在民间日常节庆中的《合家欢乐图》的启发下,将《欢乐图》从“合家”推广到“天下”,企图营造出一种举国同庆的气氛。

《太平欢乐图》之后,描述市井百态的图书尚有不少,这在海外的一些汉学机构(如美国的哈佛燕京图书馆、日本的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等)颇有保存。1999年1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已故的浙江大学著名学者黄时鉴教授,和美国人沙进共同编著的《十九世纪中国市井风情--三百六十行》,画册收录了美国碧波地·益石博物馆收藏的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外销画,描绘的是广州的市井生活。所谓外销画,也称中国贸易画或洋画,是由中国画师绘制而专供输出国外市场,通常是销往欧美。与后者相比,《太平欢乐图》中的一百幅图,反映的都是在统治者眼中从事正当职业的百姓之安居乐业。而在后者中出现的如演法(走江湖)、卖假药、卖私盐、打卦算命、睇风水、和尚募化、盲乞儿、凤阳乞丐等社会边缘人群,以及一些看上去上不得台面的职业,如换屎精、赌尿娘、卖老鼠药、设鬼(做法事)等,则绝不见于《太平欢乐图》,从这一点上看,难怪《太平欢乐图》会让虚荣的乾隆皇帝龙颜大悦。

《十九世纪中国市井风情--三百六十行》中的《卖野狸》

不过,尽管《太平欢乐图》不无粉饰太平的成分,但从中也可在很大程度上窥见十八世纪民间的日常生活图景。换句话说,《太平欢乐图》是我们研究乾隆盛世时期江南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史料。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嘉宾介绍

王振忠

复旦大学教授

1998年起担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历史地理、明清以来中国史、社会史、徽学及域外文献研究。

表虚自汗是什么意思 虚岁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人会打嗝 大运什么意思 蚊子是什么动物
尿液突然变深褐色是什么原因 山东的简称是什么 氯雷他定为什么比西替利嗪贵 慢性咽喉炎吃什么药 突然流鼻血是什么原因
鹅蛋和什么不能一起吃 氯气什么味道 吃荔枝有什么好处 木字旁有什么字 ozark是什么牌子
小便带血什么原因 胸口中间疼是什么原因 大刀阔斧是什么意思 舌头溃疡吃什么药最好 脚指甲为什么变黑
维生素b2起什么作用hcv8jop9ns9r.cn 十一月份是什么星座hcv9jop0ns3r.cn 什么叫体位性低血压hcv9jop2ns4r.cn 野钓用什么饵料最好hcv8jop6ns1r.cn 995是什么意思shenchushe.com
梦见自己鼻子流血是什么预兆hcv9jop2ns5r.cn 消肿吃什么药hcv8jop8ns6r.cn 枇杷是什么季节的水果hcv7jop5ns0r.cn 蒜苗炒什么好吃hcv8jop4ns8r.cn 什么茶养胃又治胃病hcv8jop1ns6r.cn
cm是什么hcv8jop3ns4r.cn 黄连泡水喝有什么功效yanzhenzixun.com 品牌pr是什么意思hcv9jop4ns8r.cn 脂肪肝看什么指标xinmaowt.com 没有了晨勃是什么原因hcv7jop7ns3r.cn
胡萝卜含有什么维生素hcv8jop9ns4r.cn 去香港需要准备什么hcv8jop5ns5r.cn 开天辟地是什么生肖hcv9jop7ns1r.cn 英雄难过美人关是什么意思hcv9jop7ns0r.cn 女性检查甲功是什么病inbungee.com
百度